【方案概述】
在藥品、食品、電子零部件等生產企業,為了實現對產品的有效管理和查詢,需要對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對其貼上條碼,作為產品的唯一標識,和后臺系統相連,從而可以實現對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追蹤管理。
在國家局對藥品實行電子監管的前提下,結合我們在企業供應鏈物流管理及藥品電子監管多年的實施經驗,在我們對上百家企業相關業務流程進行調研后,有針對性的提出藥品行業電子監管解決方案,幫助企業以最少的投資、最高的效率完成生產線的包裝賦碼;更重要的是幫助企業在完成國家局藥品電子監管要求的同時,挖掘電子監管碼在生產、質量、物流等各方面的增值應用點,使電子監管碼服務于企業管理,從而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生產質量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方案特點及業務價值】
【業務流程】
(1) 申請監管碼:生產企業在監管網平臺上,根據企業生產任務的相關信息,申請相應數量的監管碼,監管碼在申請時需要根據藥品的品規進行申請,申請到的監管碼只能用于相應品規的藥品;在申請監管碼時,申請數量可根據企業的實際生產情況進行申請,建議在申請時能夠分多次、少量申請,防止一次申請數量過大,造成生產線系統對監管碼的驗證速度較慢;
(2) 導入監管碼:在監管網平臺上申請到的監管碼文件為加密文件,需要先在監管網平臺上解密,然后再在生產線賦碼系統中,通過監管碼導入功能,將監管碼導入到生產線賦碼系統當中,供企業生產過程中監管碼驗證、形成包裝關系使用(其主要目的要保證監管碼數據的準確性,防止由于人為使用的原因造成監管碼的錯誤使用);
(3) 最小包裝賦碼:將監管碼在企業實際生產包裝前或包裝后附著在產品的最小包裝上;(詳細方案請聯系本公司)
(4) 建立包裝關系:在產品包裝的過程中,通過條碼數據采集設備,對每級包裝內的監管碼進行數據采集,并根據包裝比例,完成相應的產品與外包裝的監管碼包裝關系,具體的生產線的包裝賦碼方式見詳細賦碼方案;
(5) 上傳關聯關系:生產結束后,需要將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監管碼的包裝關系上傳到監管網平臺,這部分數據必須是生產結束以后,生產入庫之前完成上傳,否則后續的出入庫數據在監管網平臺中都無法正常處理;
(6) 出入庫掃描:在監管網平臺中稱為“核注核銷”,主要是將企業的入庫的監管碼的數據信息與出庫的監管碼的數據信息全部進行記錄,能夠詳細的跟蹤到藥品的出入庫流向,此部分功能主要是通過手持數據采集終端進行處理;
(7) 倉庫管理:主要考慮賦碼系統與現有的信息系統進行無縫的銜接,以完善企業的物流管理,此功能為企業的擴展應用。